Copyright © 2018 广西巴马长寿老酒酒业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桂ICP备12000171号-1
巴马归来话长寿
人的生命期限应为150岁,而目前平均寿命只是应有的一半。那一半到那里去了,是谁偷走了这大好年华,还是自己犯了什么借误,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研究人类的健康长寿很有现实意义 ...
根据生物学家的研究,人的生命期限应为150岁,而目前平均寿命只是应有的一半。那一半到那里去了,是谁偷走了这大好年华,还是自己犯了什么借误,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研究人类的健康长寿很有现实意义。
去年有机会去世界长寿之乡广西的巴马一行。巴马离南宁200多公里,地处桂北山区红水河流域。山明水秀,环境优美。据史料记载,早在清嘉庆年间,那里就有过一位叫兰祥的瑶族老人高寿142岁。今天巴马23.9万人口中有74位百岁以上的老人,其中86%的老人一生没有去过医院就医。现有的百岁老人,大多还在从事田间劳动或操持家务。因此,巴马被国际自然医学会称为“世界第5长寿之乡”,是“人间遗落的一块净土”。当你询问这些百岁老人长寿之道时,他们总是带着憨厚的表情笑而不答。可是只要你进入巴马的环境,走进他们的生活,或许可以悟出一点道理来。
气侯宜人。适宜的气温也许是对长寿的支持。人体的体温37℃,若进行黄金分割,37℃×0.618为22.8℃,这正是巴马的平均气温。医学界认为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多寡与人的健康有关。据报导,一般大城市室内负氧离子约40~50个/㎝3,郊外700~1000个/㎝3,而巴马可达20000至30000个/㎝3。据说,上海有位退休工程师患严重哮喘病,久治不愈。前往巴马后不久,不治而愈,真是神奇。
土壤碱性。巴马县中部有盘阳江穿过,北部为风光秀丽的喀斯特石灰性土壤区,南部为酸性的红黄壤或富铁土区。很明显地,长寿人群集中于北部的石灰性土壤区。加上,这里的饮水亦属弱碱性、PH值8.0左右。这与我国其他长寿区江苏如皋和四川彭山的水土环境十分相似。这是巧合,还是一种共同的特点?据说健康人的正常血液应为弱碱性,酸性体质是癌症、高血压、糖尿病、便秘……的温床。不知道碱性环境与碱性食物、碱性体质是否有什么联系。
食物简朴。饮食结构的好坏影响生活质量。巴马长寿老人的食品分两大类,一类是当地的谷类,薯类和豆类以及蔬菜等,主食是珍珠黄玉米,这与世界其他一些长寿乡主食相同;另一类是副食,由于经济水平所限,肉食较少,每月最多不超过8餐,但副食中的植物油很有讲究,均以火麻仁油、茶油为主,这些食用油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其中火麻仁油含93%,茶油含91%。这两种油不仅可以降脂,延缓动脉硬化,且会有大量维生素B1和E。巴马人低脂肪、低盐和低胆固醇、且以蒸煮为主的饮食特点,值得城市里的人们借鉴。
社会和谐。巴马长寿有良好的社会因素。巴马老人终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而善良。巴马百岁老人普遍心胸开朗、性格温和、遇事乐观。巴马人婚姻自主、不受干涉,妇女婚后一般到27~30岁才到夫家生活。由于自由恋爱,婚后家庭稳定,离婚率低,仅占2%。尊老爱老是当地的一个传统。据记载,清末广西提督冯子才的一位巴马籍部将,在军中服役期间,为父百年大寿而告假,冯十分感动,便上报皇上,钦命赠扁“唯仁者寿”扁一块,此扁至今保存在巴马,传为佳话。目前巴马四世同堂和睦相处的家庭仍屡见不鲜。
人的长寿因素是复杂的。这是一个正在研究而没有完全研究清楚的问题。我们到巴马走马观花,看到一点、听到一点,随便写上一点。希望科学工作者,包括土壤科学工作者为研究人类的长寿作出自己的贡献,也希望老年朋友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不可否认,巴马之所以能够成为长寿之乡,有着一些重要的先天因素。例如:巴马的空气中,有浓度较高的负离子。巴马有着最佳强度的地磁,又能够从适宜的日照中获得丰富的远红外线。巴马优质的天然水也是巴马人健康长寿的公认因素 ...
在结束了南宁专家大讲堂、健康大学堂及专家研讨会等系列活动之后,第四届昭光健康论坛的保健医药系统的专家教授们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保健系统的主管领导们兴致勃勃地前往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探求巴马诸多百岁老人的长寿真谛。参加此次巴马考察的专家有:国内著名心灵励志专家余惕君教授;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张国玺教授。做为昭光健康论坛的合作伙伴,食用油行业知名品牌“金龙鱼”全程资助了本次考察活动。
在巴马长寿村里九十老人平常见,百岁老人不稀罕。仅仅500多口人的巴盘屯,就有7位健在的百岁老人,最年长的是109岁的黄卜新,这位经历三个世纪的老人还能下地摘菜、上山打柴。104岁的黄妈干还能自如地穿针引线。巴马人有给老人预备棺材的习俗,巴盘屯曾有一位116岁老人创下了五棺四朽的记录……
不可否认,巴马之所以能够成为长寿之乡,有着一些重要的先天因素。例如:巴马的空气中,有浓度较高的负离子。巴马有着最佳强度的地磁,又能够从适宜的日照中获得丰富的远红外线。巴马优质的天然水也是巴马人健康长寿的公认因素。但是,昭光健康所的专家们发现,除了独特地理环境因素外,人文环境因素也是巴马人能够长寿的重要原因。将这些人文环境因素归纳起来,有营养、运动和心理三个方面。
在饮食健康方面,巴马人的菜谱保持着营养均衡与新鲜应时的特点。巴马人常年食用的主食是玉米、稻米,副食是红薯、芋头和蛋类,最常吃的是“合渣菜”及“火麻汤”,肉类、鱼类吃得较少。归纳起来,就是“五低”和“两高”。“五低”指低热量、低脂肪、低动物蛋白、低盐、低糖;“两高”指高维生素和高纤维。传统的营养学认为,一个人正常的热量应维持在2400大卡以上,但巴马长寿老人大多数在1400-1500大卡左右。专家们看到,巴盘屯黄卜新老人的厨房空空荡荡,除了一锅白粥,几个玉米和红薯外,几乎什么也没有。每天的蔬菜都是当天早上现摘的。这说明,对人体生理真正带来健康、长寿的并非是现代西洋医学、营养学作为指导的“高热量、高蛋白质营养论”,而应该是“低热量、高谷物蔬菜营养论”。
在运动健康方面,巴马人的健身运动就是劳动,而且是终生劳动。专家们见到,黄卜新老人以109岁的高龄,仍然在进行着日复一日的体力活。早上去摘菜,白天去砍柴、捡牛粪,常年不停。黄卜新老人的儿子严重残疾,孙女们外出打工,不仅家里家外的活全落到了他的肩上还要照顾残疾的70多岁的儿子。巴马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劳作量使他们拥有健康的体魄。
在心理健康方面,巴马人知足长乐、与人为善,内心始终保持着一种平衡的状态。良好的尊老敬老风尚,是巴马人得以延年益寿的重要原因。按照当地的敬老习俗,专家们在与老人们交流之前,都会塞一个小红包给老人。老人们都乐呵呵地收了下来。
饮食健康、运动健康和心理健康,三者缺一不可。巴马百岁以上老人占人口的比例能够高居世界五个长寿之乡之首。昭光健康论坛的专家们认为,通过对巴马长寿现象的考察及研究,可以为整个人类健康生存提供借鉴经验。巴马人的养生之道为人类健康生存直接提供了模本——独特的“食谱”,以低脂肪、低动物蛋白、低盐、低热量和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为主;日出而作沐浴自然,日落而息享受宁静,清心寡欲,无为而乐,在自然与和谐中有规律地生活,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敬老的浓厚氛围。对于不居住于巴马的现代人来说,空气、阳光、水等特定的环境因素较难改变,但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都是可以改变的。通过科学的认识和自身的努力,健康就会在每个人的身边。
有意思的是,昭光健康论坛的专家们在长寿村里巧遇“洪昭光”。在106岁的黄妈仁老人的家里,专家们见到了《生态•长寿•美,——巴马长寿现象的生态审美诠释》一书。在该书的附录中,就有洪昭光教授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快乐”、“三平是个宝”、“八字健身歌”、“健康四大基石”等健康箴言念在内。看来,洪教授的健身之道与巴马长寿老人的长寿秘决,有着很大的相通之处。
在2006年12月2日的“巴马长寿生态国际论坛”中,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指出,尽管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保护措施,但随着巴马不断开放,越来越多的不可控因素会直接影响长寿村的生态环境。这里的生态健康状况将极有可能不复存在。到那时我们将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涌入钢筋水泥封固起的大厦中,无法接触地气(地球负磁能)、阳光(远红外线)对人的滋养,严重的水资源污染和污浊的空气质量常常令人窒息,各式各样的化学合成品充斥在我们身边的食物、生活用品中……我们离自然有多远,疾病离我们就有多近。难怪现在的健康专家说:花钱买营养品,不如花钱买个好环境。
因此,全世界开始注重对生态健康的研究。生态健康指从人类生态角度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研究,侧重关注人类生活的区域生态系统健康、人居栖息(家居)环境健康以及个人身心健康,目的在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美国于1980年启动了长期生态研究计划,建立美国长期生态研究网络。欧洲、日本也相继组成不同的机构实施研究。中国在1979年也建立了生态研究机构,即中国生态学会,以普及生态环境知识,传播生态科技为宗旨。随着对生态领域的深入研究,各国开始将人类健康学及医学并入生态学领域。2003年,在美国国际生态健康协会成立;2004年,在美国创办生态健康杂志,并建立多家生态健康研究中心;同年,中国首届生态健康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06年10月,国际首届生态健康大会在美国的威斯康星州召开。另悉,中科院将成立环境与健康研究所,国家环保总局将专门设立环境与健康处。从美国的“生态健康研究”到日本的“长寿生态研究”,再到我国对“巴马生态健康”的研究,世界各国对生态——科技——人类健康的专业研究终于露出端倪。
为了让整个人类提高生命品质,唯有科学家们彻底破解巴马长寿之谜,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抽取影响巴马长寿的相关因素,依靠科技手段模拟、仿生、实现具有“巴马长寿村”特质(相关因素)的生活空间,从而为人类的健康长寿服务。
唯有科技,才能真正把地球村变成长寿村!正如中国生态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张建中主任报告中指出的那样:
全世界对巴马的研究,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如何尽快将巴马长寿生态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全社会和全人类!